第三课课前作业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雅5班 戴群
1.芍药甘草汤
[经方组成]
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调剂用法] 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经书指证]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孪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方歌: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苦甘化阴利血统,滋阴柔肝效立瘳。
芍药、甘草各等分。治腿脚挛急疼痛之方,咽干烦躁者。
无论人体上下内外诸般痛症,均可用此方为主,随证加味。
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芍药具有缓解肌肉拘挛的作用,与甘草的缓和作用相得益彰,共同发挥镇痛、镇静之效果。两药皆有补性和润性,本方对虚证、燥证者较适宜,但临床上不管热证、寒证、实证和虚证,均广泛用于镇痛和镇静的目的
2.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三服。
方解:本方于芍药甘草汤加附子,故治芍药甘草汤证,而陷于阴证者。
伤寒论第68条:发汗后,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本条条文很简单,外感病发汗后,病没有好,反而出现恶寒的情况,这是虚的缘故,应该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 此条辨是汗后的变证,而且是阴阳俱虚的比较严重的情况。发汗如果不得法,既可伤阳也可伤阴,也可以阴阳俱伤。 津液不足,用芍药甘草汤生津救阴。阳气有损伤,所以加一味炮附子以救阳,这就是芍药甘草附子汤。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