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課前作業|桂枝湯VS一系列湯

第三次課前作業 | 桂枝湯VS一系列湯

(這次因爲時間問題,改成簡體字了,藥性解讀部分有參考jt叔叔經方本草,臨床醫案參考黃煌經方論壇。)

桂枝汤VS麻黄汤

  • 桂枝汤: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劈)

  • 麻黃汤: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70个,去皮尖)

.....................................................................................

【方解】(参考jt叔叔经方本草)

桂枝汤属于太阳中风,主要症状: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麻黄汤属于太阳伤寒,主要症状:头痛、发热、恶寒、体痛、无汗、喘。

桂枝汤

桂枝:主药,桂枝发汗走表可解肌,芍药让平滑肌松掉、止腹痛。桂枝可与芍药搭配决定药性的在身体的作用半径,比如,桂枝:芍药=1:1,桂枝的药性正好在皮肤里面。

生姜:用来去水邪、打寒湿之气。桂枝的药性在营血,所以生姜可以把药性分到卫分。

大枣:既收水保湿,又与生姜组合共同把营养从”脾胃——营分——卫分“这样输送。

甘草二两:中焦场域形成地平线。

甘草一两:缓和药性。

麻黄汤

麻黄宣阳发汗,杏仁补肺津液,二者相配肺不会虚。

桂枝二两,血液中有风气。

甘草一两,缓和药性。

∴两个汤适用的情况不一样,而且桂枝汤偏于发表解肌还可以稍带补中,麻黄汤偏于发汗且力道更猛、适于无汗情况、有很多禁忌(如津液不足、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不可发汗)、适用于体质强健的人。

.............................................................................

【医案选--桂枝汤】

  1. 手术后自汗——多见瘦弱之人,营卫不和、表虚、机体自我稳定能力下降——用桂枝汤调体质、通阳气。胃气恢复,汗自收。

但是,自汗也不一定就用桂枝汤,比如自汗重症阳虚的时候,此时用桂枝汤会加重出汗。不可局限于伤寒论条文,临床中更应该细细观察患者情况做出决定。

桂枝汤也会导致大汗淋漓,自汗重症失治一得-仲景学术-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1. 小孩怕冷、严重鼻炎、喜食辛辣喜欢、泡热水脚——太阳表证,虚人——用桂枝汤调补身体,把怕冷的身体变热。

【医案选--麻黄汤】

  1. 恶寒、无汗、鼻塞、头痛,体质中等偏上——麻黄汤治疗鼻塞
  2.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第八:“昔有乡人丘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疼烦渴,脉虽浮数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予曰:虽属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与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营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第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虽有麻黄汤症,但喝麻黄汤需要一定条件(身体不可太虚),否则轻易发汗会出事
  3. 麻黄汤发汗开窍,小便会得到舒通(想到倪海厦老师说的一根吸管插水中,手指堵住吸管上端,会有水柱,手指松开,水柱掉下)——可治疗麻黄汤症类型的遗尿、癃闭。

 

桂枝汤VS小建中汤VS桂枝加芍药汤

  •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大枣(12枚)、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

【方解】

  • 小建中汤有个记忆口诀: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

方中桂枝:芍药=1:2,让药效作用在脾胃区块,故名为“建中”。

麦芽糖药性下沉,使小建中汤药性偏下腹部(关元、命门能量变好——补肾)

桂枝解郁,芍药养肝血。

甘草三两:调脾胃。炙甘草,补中土之胃气。

与桂枝汤相比,作用区块偏重人体中部脾胃。

  •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倍芍药

桂枝加芍药汤与小建中汤的区别在于少了一味胶饴,是否作用部位偏上?生津效果不如小建中汤?

【医案选】

治疗胃痛、腹痛。


桂枝汤VS葛根汤VS桂枝加葛根汤

  • 葛根汤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汗再进一升,得汗停后服。

  •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劈)、葛根(四两)

右六味,先以水七升,煮葛根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不许啜粥,余如桂枝将息及禁忌法。

.....................................................................................

【方解】

葛根,把胃以下的水抽上来,输送到背部膀胱经到头部。

标准桂枝汤症+后脑勺僵硬(“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汤条文: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由此可见葛根汤适于麻黄汤无汗症、痉病、阳经合病、项强情况。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说明桂枝加葛根汤属于桂枝系的加减方,葛根汤属于麻黄系的加减方。


桂枝汤VS小柴胡汤VS柴胡桂枝汤

  •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即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即五合,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柴胡桂枝汤

桂枝(一两半)、芍药(一两半)、甘草(一两,炙)柴胡(四两)半夏(二合半)人参(一两半)黄芩(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6枚,劈)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方解】

这里需要说明古方中的斤两换算问题:

十合=一升,十升=一斗

24株=一两,十六两=一斤,30斤=一钧,四钧=一石

所以把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对比:柴胡桂枝汤相当于小柴胡汤分量减半(除了甘草由三两减到一两,其他都是减一半的关系),然后加上等量的桂枝、芍药。

小柴胡汤是少阳的方子,主要症状: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

从方子拆解来看,柴胡桂枝汤症比小柴胡汤症要弱一点,又兼有点桂枝汤症。

用于肝气郁结下疏导肝气、风邪乘肾,也可治癫痫

条文:

“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痿,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VS栝楼桂枝汤

  • 栝楼桂枝汤

栝楼根(三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大枣(12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

【方解】

栝楼根,即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条文: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儿儿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括蒌桂枝汤主之。

栝楼桂枝汤、葛根汤都可以治疗痉病,从方剂中可见二者区别为:葛根汤是麻黄汤的加减方,适合无汗、卫气闭情况下发汗。栝楼桂枝汤是桂枝汤的加减方作用部位偏里面

【医案选】

柔痉:感冒治疗不彻底导致的痉抽。


桂枝汤VS桂麻各半汤

  • 桂麻各半汤

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

【方解】

条文:

  •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麻各半汤的情况是:病邪被逼到表面,抵抗力只剩一点,把病邪逼出去就会烧,如疟状的烧。

【医案选】

荨麻疹:瘙痒、怕风、不出汗、口不渴。


桂枝汤VS越婢汤VS桂枝二越婢一汤

  • 越婢汤: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八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24*3株)、大枣(12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18株,即3/4两,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18株,即3/4两,炙)、大枣(四枚,劈)、生姜(一两二株,切)、石膏(24株,即一两,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方解】

  • 桂枝汤:桂枝(三两=24*3株)、芍药(三两=24*3株)、甘草(二两=24*2株)、生姜(三两=24*3株)、大枣(12枚)
  • 桂枝汤剂量*2/8:桂枝(18株)、芍药(18株)、甘草(12株)、生姜(18株)、大枣(3枚)
  • 越婢汤*1/8:麻黄(18株)、石膏(一两)、甘草(6株)、生姜(9株)、大枣(1.5枚)

由此可见,桂枝二越婢一汤 ≈ 桂枝汤*2/8 + 越婢汤*1/8

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于解表生津、清泄里热。

条文: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汤VS桂枝加大黄汤

  •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方解】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汤倍芍药+二两大黄

《神农本草经》:大黄,味苦寒。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条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汤VS桂枝加附子汤VS桂枝附子汤

  •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12枚,劈)、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 桂枝附子汤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二枚,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2枚,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

《神农本草经》: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御览》作痿)。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御览》引云:为百药之长,《大观本》,作黑字)。

附子通行十二经,桂枝汤里面加附子,附子的阳气会随着桂枝汤路径走一遍,从营分到卫分,表阳够了就不流汗了。

<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表阳没有,身体会大量出汗,所以加附子以固表阳)

桂枝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加桂枝附子

桂枝附子汤治疗“风湿相搏”,去掉芍药、又加一两桂枝,药效作用更向外,湿气从表走。

<条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医案选】

桂枝加附子汤:治漏汗;月经过多。

桂枝加附子汤治自汗-经方实验录-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桂枝附子汤:治腰痛。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附子汤(第七十二方)-经方方证-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桂枝附子汤验案一则-网上咨询-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桂枝汤VS桂枝加黄芪汤

  • 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15枚)、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方解】

《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走三焦,可利小便。

桂枝加黄芪汤=桂枝汤+黄芪二两

<条文>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

经方腹诊(十二)桂枝加黄芪汤-经方特诊-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医案选】

桂枝加黄芪汤治疗黄胆-经方实验录-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桂枝汤VS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12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

【方解】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等量的龙骨、牡蛎

龙骨:招阳回阴(肉身为阴,灵魂为阳),主治在气,固气药。

牡蛎:浇水火(把阳气抓回身体的水分),主治在精,固精药。

<条文>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医案选】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男科疾病的应用-岐黄医道-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夜里下肢出汗-经方实验录-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桂枝汤VS当归四逆汤VS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 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木通(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25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附子(一枚,炮去片破八片)、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木通(二两)、大枣(25枚,劈)

....................................................................................

【方解】

<条文>

  •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 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

【医案选】

经方方证要点—当归四逆汤-经方方证-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hjfsl.com)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