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和苓桂枣甘汤对比 ——临证班容丽辉

苓桂术甘汤和苓桂枣甘汤对比

——临证班容丽辉

一、苓桂枣甘汤

【组成】茯苓半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五枚

【原文】

1、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7)

2、发汗后,脐悸下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第5条

 

二、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

【原文】

1.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2.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3.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以上两个方剂是我初学《伤寒论》最先用的两个方剂,当时我辨证的思路是阳虚有水饮,只是水饮上犯的程度会有所区别,苓桂枣甘汤水饮从脐下上冲心胸,会有脐下悸,奔豚的感觉;苓桂术甘汤则是水饮上犯至头,故有头眩的表现;我临证遇到一例脐下不适,感觉有气上冲的感觉,我用的就是苓桂枣甘汤,未做辨证加减,效果不显著,我在想可能是辨证还是不够准确,当时可能是个胃脘部的不适,患者自己也描述不准确;后来是同一个患者,她出现了胸满、头昏沉,舌苔白腻,一派水湿之象,我就想到了苓桂术甘汤,根据症状辨证加减了,效果比较明显。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