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承气汤方剂比较

伤寒论

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

作者by张素霞

   根据学习中医大脑,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单味药的组成如下:

桂枝汤: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右五味,㕮咀三味,

麻黄汤: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右四味,

方剂区别分析:

1、从伤寒到金匮大概60%以上的处方都是桂枝汤来做加减,它是能够调和阴阳的第一方,阳虚加重桂枝,阴虚加重白芍;桂枝味甘,发散,阳药;芍藥味酸苦,涌泻,阴药;甘草味甘,可中和药性并解毒,炙后可增强心脏的力量,防止津液伤到,生薑辛辣发散,用来刺激胃液,大棗用来补津液。太阳病有中风,伤寒,温病等,本方剂是对太阳中风主之。

寸脉浮,尺脉弱小,浮者热自发,弱者汗自出,有断断续续的恶寒和发热,不喜风吹,鼻子呼吸不畅,有涕,干呕。

  2、麻黄汤又被称为返魄汤,可以升发阳气,麻黃质轻,可入肺,发表流汗,汗解法;桂枝发散,让麻黄的力量到时皮肤表面,否则无汗出;炙甘草让肠胃产生更多的津液;杏仁色白入肺,油质润肺,麻黄与杏仁要等量或杏仁量多一点,但麻黄量一定要比桂枝多一点,本方剂是对太阳伤寒主之,救逆用

   头痛,发热,身体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大、小与调胃承气汤的比较

   根据学习中医大脑,桂枝汤和麻黄汤的单味药的组成如下:

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伤寒杂病论)

大承气汤: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小承气汤: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二兩,炙,去皮 枳實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方剂区别分析:

1、调胃承气汤:食物到十二指肠处,如东西梗到,想吐又吐不出来,在下脘、建里、水分有压痛点,持续的痛,苔黄、干,脉实,用大黄去实,芒硝攻坚,甘草让俊药的力量缓慢些,以去除胃中积物。

2、小承气汤:实发生在小肠,一直不断放屁,腹大满不通,苔黄、脉实,持续的痛.

用大黄去实,枳实让小肠动起来,厚朴:让大肠濡动,无芒硝攻坚

 3、大承气汤: 实堵在大肠,燥实,几天不大便,有鞭状,小便黄,无屁排出,肚子硬拒按,大肠募穴天枢穴处可找到压痛点,用大黄去实,芒硝攻坚,枳实让小肠动起来,厚朴:让大肠濡动

 

此三方均用于阳明症,但用于不同的部位。

均有1、大黄:去实,迅速快不停留,本身不去寒也不去热,用酒清洗后药性缓;

2、甘草:味甘平,主补五脏,可解毒,,性缓和、慢;

3、芒硝:久煮无攻下的力量,味咸可软坚,色白入肺入大肠,可除寒热邪,

4、枳实:味苦,破气、行痰,去胃中湿热,痰去、疏通心气向下。 入小肠。

5、厚朴:味苦,性温,味厚,用于下实、散满,祛湿健脾,能够下气,大肠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