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
1.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2.唐本《伤寒论》
原文: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3.《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外台》
原文: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苓汤 出自《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柴胡一钱六分(4.8g),半夏(汤泡七次)七分(2.1g),黄芩、人参、甘草各六分(1.8g),白术、猪苓、茯苓各七分半(2.1g),泽泻一钱二分半(3.6g),桂五分(1.5g)
具有分利阴阳,和解表里之功效。主治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
柴苓汤和柴胡桂枝汤相比少了芍药,多了,白术,茯苓,泽泻,猪苓
柴胡桂枝汤是桂枝汤和小柴胡的合方。桂枝汤用以治太阳表证,小柴胡汤用以治少阳里证;并因表里之证,俱属轻微,故祗各取原方之半。两方互相配合,而奏表里两解,寒热兼除之功。一般用于柴胡汤证体质之心腹症状有效,尤其是由于神经过度紧张所引起之慢性胃痛应用机会较多,对神经过敏而心悸亢进不眠者亦可用之,对服过发散剂后仍未痊旎之感冒屡有良效。
柴苓汤是五苓散和小柴胡的合方,增加了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和解少阳的同时能够调通水道,祛除停滞的水邪。临床中能够主治: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等证属湿热内蕴者。症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寒热往来,口渴,泄泻,烦躁,舌红,苔腻,脉濡弦等。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