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大脑查询,选取了《大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两味药进行比较。
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
对比分析:
“大黄附子汤”的结构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做类比,二者皆用于素体虚寒又有实寒症之人,一个病在里,一个在表。“大黄附子汤”的方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传导失职,大便不通,大黄附子汤功用为温里散寒,通便止痛;“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为阳虚外感,表里俱寒之证,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两方都是用细辛配合附子去散寒邪,温煦里气,不同在于“麻黄附子细辛汤”用麻黄开汗孔以解风寒表实;而“大黄附子汤”在附子与细辛的部分与之相似,只是目标为泻里实,故用大黄通便;另外,方中附子用量大,目的既要温里寒又要去寒凝,还要制约大黄的寒性。
各自方解:
大黄附子汤方中,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细辛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方中麻黄散寒于肺,附子温壮肾阳,细辛协二药辛通上下,合用则具宣上温下、开窍启闭之功。此为以表里同治之方,易作上下同治之剂。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