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的比较——第三次课前作业

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的比较

作者:张启
班级:2021年7月雅2班

根据学习大脑,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的单味药组成如下:

甲 桂枝附子汤: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
乙 甘草附子汤:桂枝、白术、附子、甘草

方剂区别分析:

从组成来看,甘草附子汤比桂枝附子汤少了大枣,并用白术替代了生姜,而且附子少用一枚。

功用区别:甲主要用于祛风温经,助阳化湿。温散其风湿,从表而解。 乙主要用于暖肌补中,益精气。

适用症状:甲用于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乙用于风湿相搏、骨节疼痛、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可见甲主要用于风湿痹症的初期,邪结较浅;而乙用于病位较深、病情较重的风湿弊病。

用药分析:
甲,不呕不渴,里无邪也;脉得浮虚而涩,身有疼烦,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风在表者,散以桂枝、甘草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也。 桂枝、甘草与大枣同用,可以平冲逆,能治心下悸或脐下悸;桂枝、甘草与生姜同用,辛甘发散,能解表而散水气,以防水渍入胃。
乙,甘草能缓和急迫而治疼痛;白朮不仅能袪除水毒而增加尿利,且有鎭痛之效,又配同桂枝而有建胃作用;附子为促进新陈代谢,与通顺血行,兼有治疼痛的作用;桂枝则用以去外邪,及通顺血行,兼有治疼痛的作用;诸药互相协力,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结:
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均为治疗风湿的主方,但前者主治风湿留表,其效欲速,故用附子三枚;后者主治邪留关节,故用附子二枚,缓缓图功。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