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雷同方剂的区别分析
伤寒论中医治病群芳之祖,书中总计397法,113方,神明变化,包举概况,外感至六淫之病无不贯通。
伤寒里白虎汤类有三个方剂,从中医大脑整理如下:
中医大脑把方剂从7个区块做了分析归纳,一目了然。其中方性计算是林老师用现代数据方法把先贤们无法呈现给我们的药性的能量级别做了量化计算,好实用的功
能。整理三方的方性计算如下:
对比即知:白虎汤药少力专,治热病暑病,其性大寒在其它药物协同下,得金风而爽,此邪热弥漫三阳而至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腹满阳明经病合于前,身重太阳经病合于后,难于转侧少阳经病合于侧也。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此热聚于胃,口不知味,浊雍熏蒸气不得降又致面垢,热甚神昏,则谵语遗尿。谵语是阳明重症,病至此,阳盛阴必虚,白虎汤之清法可撤阳实使液不减故防阴将虚。
一. 本汤加减
白虎汤神于解热,妙用无穷,关于暑热入伏热烦渴,古人。必以白虎为主方。
1. 加人参补气生津(白虎加人参汤)
2. 加竹叶变为病后补剂(竹叶石膏汤)
二. 本证自汗与桂枝证自汗
桂枝证之汗在太阳必恶寒,以恶寒为太阳主证。
白虎证之汗在阳明必不恶寒,以不恶寒为阳明主证。
三. 本证汗出与茵陈蒿汤之汗出
白虎汤汗出虽发黄偏身汗出为热越
茵陈蒿汤头面汗出颈以下无汗
四. 本汤与承气汤同治阳明之别
白虎汤治阳明经汗出烦渴之证表里俱热,与阳明腑病迥别。
正阳明腑病,是胃家实热邪。调胃承气汤与其对峙。一经病,一腑病,误治必祸。
五. 本汤要点在里热未实寒已解 它就是个过渡期
白虎证不解即将来之大承气证,而里热未实之阶段。又是从前之大青龙证,表寒已解者。
表寒已解故不用麻桂,里热未实故不用硝黄,简单说里热未实不可用大承气,表寒已解
不可用大青龙。
六.本证与大青龙证并用石膏之先后缓急
石膏一味,得姜,桂,麻黄而有青龙之号,得知母,草,粳米而有白虎之名。
二方并用石膏。一以泻阳邪,一以顾阴液。二方之辨,勿在同用石膏上看。重在
麻黄的使用方向。太阳中风脉浮出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主之。
大青龙实专为无汗而烦躁而设,故才又曰:若汗出脉微者不可用。白虎之治以有汗为准
雅1班 王景梅 课前3 2021.08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