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和大青龙汤
1、组成: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五味子、半夏。
2、功效: 大青龙汤属于解表剂之辛温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清热除烦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兼有里热之证。
小青龙汤属于解表剂之辛温解表剂,具有表蠲饮,止咳平喘功效,主要用于风寒客
表,水饮内停病证。
3、组方特点
共同点: 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均属于辛温解表之剂,
均含有麻黄、桂枝、炙甘草,均有解表功效,均为“内外皆治”方剂。
不同点:大青龙汤是在麻黄汤方基础上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小青龙汤是在桂枝汤方基础上加减,将桂枝汤生姜变干姜,加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
4、辨证点:
大青龙汤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兼有里热之证,辩证要点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舌苔白,脉浮紧。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之证,辨证要点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颜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5、组方思路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的原文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
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矙,
此为逆也。"太阳经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太阳经循经主要以体表为主,“太阳中风”指的是外感风寒之证。外感风寒,却出现了“无汗
而烦躁”之里热证,说明有“寒包火”表现,“外寒内热”是大青龙汤的组方思路。
小青龙汤主要用于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之证,辨证要点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颜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伤寒论》中小青龙汤的原文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
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说明患者平素有水饮,或“外感伤寒",治疗不善,并发“水饮”之
证。“发汗解表则水饮不除,蠲化水饮则外邪不解,唯有发汗蠲饮,内外合治,才是正法。"这正是小青龙汤的组方思路。
总结:小青龙汤:外寒里饮;大青龙汤:外寒里热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