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作业
雅-2 王彦东
目 录
1、 清肺汤
2、 苏子降气汤
3、 苍耳散
4、 丁香茯苓汤
5、 黄芪汤
6、 二陈汤
7、 参苓白朮散
8、 当归建中汤
9、 参苏饮
10、 保产无忧方
11、 八物降下汤
12、 独活寄生汤
13、 槐花散
14、 半夏天麻白朮汤
15、 半夏干姜散
16、 补阴汤
17、 分心气饮
18、 归脾汤
19、 苦参汤
20、 白虎加苍朮汤
21、 柴苓汤
22、 八味带下方
23、 保和丸
24、 正骨紫金丹
25、 二朮汤
26、 枳朮汤
27、 止嗽散
28、 竹叶玉女煎
29、 麦味地黄丸
30、 顿嗽汤
31、 柴芍六君子汤
32、 导赤散
33、 藿香正气散
34、 定喘汤
35、 黄连上清丸
36、 开骨散
37、 当归饮子
38、 补阳还五汤
39、 八珍汤
40、 温病桂枝汤
41、 桂枝加黄芪汤
42、 桂枝芍药知母汤
43、 二仙汤
44、 二鲜饮
45、 厚朴三物汤
46、 甘麦大枣汤
47、 阿胶附子汤
48、 坚中汤
49、 神秘汤
50、 六味地黄丸
一、[方名] 清肺汤
[出处]《万病回春》
[组成] 黄芩2g、桔梗2g、茯苓2g、陈皮2g、贝母2g、桑白皮2g、当归3g、天冬2g、栀子2g、竹茹2g、杏仁2g、麦冬3g、五味子1g、甘草1g、大枣2枚切、生姜3片
[功用] 清肺化痰,泻热润燥
[适用症状] 一切多痰咳嗽、喀痰色黄、喀吐不爽、甚则痰中带血、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细数。
[非经方用药] 贝母
二、[方名] 苏子降气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
[组成] 苏子10g、半夏12g、陈皮8g、厚朴10g、前胡10g、桂枝10g、当归10g、甘草3g、大枣2枚
[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适用症状] 喘咳短气,痰涎壅盛,胸膈满闷,上盛下虚;或腰疼脚弱肢体怠倦,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
[非经方用药] 苏子 前胡
三、[方名] 苍耳散
[出处] 《济生方》(景岳全书)
[组成] 苍耳子(炒)二钱半 辛夷五钱 白芷一两。右为细末。每服二钱,葱汤或茶清食后调下。
[功用] 疏风邪、通鼻窍、止头痛。
[适用症状]风邪上攻所致之鼻渊、症见鼻流浊涕不止,前额头痛,鼻塞,不闻香臭。
[非经方用药] 苍耳子
四、[方名] 丁香茯苓汤
[出处] 《景岳全书》
[组成] 半夏制,橘红,茯苓,各一两半。丁香,附子制,肉桂,砂仁,各五钱。干姜,炮,木香,各一两。
[功用] 健脾和胃、消食行气
[适用症状] 脾胃虚寒,宿食留滞,否塞疼痛,气不升降,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可应用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症、胃癌、幽门狭窄症等。
[非经方用药] 橘红、丁香、砂仁、木香
五、[方名] 黄芪汤
[出处] 《普济本事方》
[组成] 黄芪三两 熟地黄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子三两 麦门冬三两 天冬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三钱 茯苓一两
[功用] 生津止渴,消渴症之要药。
[适用症状] 治心中烦躁,不生津液,不思饮食。
[非经方用药] 无
六、[方名] 二陈汤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药㕮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适用症状] 治一切痰饮为病,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非经方用药] 橘红
七、[方名] 参苓白朮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白扁豆10克 人参12克 白朮12克 茯苓12克 甘草12克 山药12克 莲子6克 薏苡仁10克 桔梗6克 砂仁6克 大枣3枚
[功用]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适用症状] 脾胃气虚夹湿证。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饮食不化或吐或泻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非经方用药] 白扁豆、山药、莲子
八、[方名] 当归建中汤
[出处] 《千金翼方》
[组成]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若去血过 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芎藭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功用]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适用症状] 妇人腹痛、子宫出血、月经痛、产后的衰弱,以及从下腹而至腰背的疼痛等症。至于坐骨神经痛、腰痛、疝气、脊椎骨疽、游走肾、肾脏结核、肾石症、痔核脱肛的疼痛、慢性腹膜炎、慢性阑尾炎、溃疡等病,则无论男女都可以应用。
[非经方用药] 无
九、[方名] 参苏饮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紫苏 干葛 前胡 半夏(姜汁炒) 茯苓七钱半 陈皮(去白) 甘草 枳壳(麸炒) 桔梗 木香二钱,每五钱,加姜枣煎。(医方集解)
[功用]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适用症状] 气虚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无汗、胸闷呕恶,气短倦怠,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非经方用药] 前胡、木香、枳壳
十、[方名] 保产无忧方
[出处] 《叶天士女科》
[组成] 川芎3钱 当归3钱 酒白芍4钱 荆芥穗1.5钱 黄芪1.5钱 羌活1钱 甘草1钱 菟丝子2钱 川贝母2钱 厚朴1.2钱 艾叶1.2钱 炒枳壳1钱 生姜3片
[功用] 预防难产
[适用症状] 妊娠7~10个月时用,预防难产。
[非经方用药] 荆芥穗 羌活 菟丝子 川贝母 枳壳
十一[方名] 八物降下汤
[出处] 《大冢敬节》
[组成]钩藤12g 当归9g 川芎9g 芍药9g 地黄9g 黄芪9g 黄柏6g 杜仲9g
[适用症状] 高血压,烦躁,肩膀僵硬,便秘等。
[非经方用药] 钩藤 杜仲
十二[方名] 独活寄生汤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三两) 寄生 杜仲 怀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芎藭 干地 黄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各二两)。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 身勿冷。
[功用]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适用症状] 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膝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细弱。
[非经方用药] 独活 寄生 杜仲 怀牛膝 秦艽 桂心 芎藭 干地黄
十三[方名] 槐花散
[出处] 《普济本事方》
[组成] 槐花12g 侧柏叶12g 荆芥6g 枳壳6g
[功用]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适用症状]湿热内蕴所致肠风、脏毒、痔疮便血,血色紫暗或鲜红。
[非经方用药] 槐花 荆芥 枳壳
十四[方名] 半夏天麻白朮汤
[出处] 《医学心悟》
[组成] 半夏4.5克 天麻3克 白朮3克 橘红3克 茯苓3克 甘草1.5克 生姜2片 大枣3枚
[功用] 痰饮上逆,头昏眩晕,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
[适用症状]湿热内蕴所致肠风、脏毒、痔疮便血,血色紫暗或鲜红。
[非经方用药] 天麻 橘红
十五[方名] 半夏干姜散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功用] 暖胃止呕。
[适用症状] 胃中有寒,干呕吐逆,吐涎沫。
[非经方用药] 无
十六[方名] 补阴汤
[出处] 《万病回春》
[组成] 当归 白芍(酒炒) 生地黄 熟地黄 陈皮 茴香(盐、酒炒) 故纸(酒炒) 牛膝(去芦) 杜仲(去粗皮,酒炒) 茯苓(去皮)各一钱 人参五分 黄柏(去粗皮,酒炒) 知母(酒炒)各七分 甘草(炙)三分,上述剉一剂,枣二枚,水煎,不拘时服。
[功用] 补肝肾阴虚。
[适用症状] 治肾虚腰痛。本方可用于早晨想要起床的时候发生腰痛,起床后就不会疼痛,脉腹软弱、脐下虚、皮肤枯燥者。又可应用于腰痛、坐骨神经痛、慢性肾炎、游走肾等。
[非经方用药] 茴香 故纸 牛膝 杜仲 杜仲
十七[方名] 分心气饮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木香(不见火) 桑白皮(炒)各15克 丁香30克 大附子(炮) 桔梗(去芦,炒) 麦门冬(去心) 草果仁 大腹皮(炙)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 白朮 人参(锉)各15克 香附子(炒,去毛) 紫苏(去梗) 陈皮(去白) 藿香各45克 甘草(炙)30克。上药㕮咀。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灯心10茎。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适用症状] 情志不遂,郁气留滞不散,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逆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消瘦,或 大 便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非经方用药] 木香 丁香 草果仁 大腹皮 紫苏 藿香 灯心
十八[方名] 归脾汤
[出处] 《济生方》
[组成] 人参 白朮(土炒) 茯神 枣仁(炒) 龙眼肉二钱 黄芪(炙)钱半 当归(酒洗) 远志一钱 木香 甘草(炙)五分,姜、枣煎。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适用症状]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薄,脉细缓。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 漓不止或带下。
[非经方用药] 茯神 龙眼肉 远志 木香
十九[方名] 苦参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次。
[功用] 杀虫,除湿热。
[适用症状] 阴部瘙痒或溃烂,或口腔溃烂,或流渗出物,或疼痛,女子带下黄浊,男子淫黄浊物,或风疹,或湿疹,或牛皮癣,舌红,口干,苔黄,脉滑。
[非经方用药] 无
二十[方名] 白虎加苍朮汤
[出处] 《问止温病模块》
[组成] 于白虎汤内加苍朮三钱。
[功用] 清热去湿。
[适用症状] 湿温病。 手太阴暑温,或已经发汗,或未发汗,而汗不止,烦渴而喘,脉洪大有力者,白虎汤主之;脉洪大而芤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身重者,湿也,白虎加苍朮汤主之;汗多脉散大,喘喝欲脱者,生脉散主之。
[非经方用药] 无
二一[方名] 柴苓汤
[出处] 《沈氏尊生书》
[组成] 柴胡15g 黄芩10g 生姜10g 姜半夏10g 人参10g 大枣30g 炙甘草10g 猪苓10g 茯苓10g 白朮10g 泽泻15g 桂枝10g
[功用] 除寒祛热,利水化痰。
[适用症状] 伤寒余热、胸胁痞满、喜呕烦渴、小便不利,或饮水吐泻、不得眠及消渴。脉弦,舌苔白厚腻或水滑。
[非经方用药] 无
二二[方名] 八味带下方
[出处] 《名家方选》
[组成] 当归15g 土茯苓18g 川芎10g 木通10g 茯苓10g 陈皮6g 大黄3g 金银花10g
[功用] 清热解毒,袪湿散滞。
[适用症状] 治下焦湿热薀结、致下臭秽分泌物、如赤白带下、淋毒性带下、男性淋疾等。舌偏红、苔薄黄腻、脉数或弦数者。
[非经方用药] 木通 金银花
二三[方名] 保和丸
[出处] 《丹溪心法》
[组成] 山楂六两 神曲二两 半夏 茯苓各三两 陈皮 莱菔子 连翘各一两
[功用] 消食和胃。
[适用症状] 食积停滞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恶心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非经方用药] 山楂 神曲 莱菔子
二四[方名] 正骨紫金丹
[出处] 《医宗金鉴》
[组成] 丁香10g 木香10g 血竭10g 儿茶10g 制大黄10g 红花10g 当归20g 莲子20g 茯苓20g 酒白芍20g 牡丹皮5g 甘草3g
[功用] 活血散瘀,止痛消肿。
[适用症状] 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胸胁瘀肿,痛不可忍者。
[非经方用药] 丁香 木香 血竭 莲子 牡丹皮
二五[方名] 二朮汤
[出处] 《万病回春》
[组成] 苍朮(米泔浸,炒)1钱半,白朮(去芦)1钱,南星1钱,陈皮1钱,茯苓(去皮)1钱,香附1钱,酒芩1钱,威灵仙1钱,羌活1钱,甘草1钱,半夏(姜制)2钱。
[功用] 燥湿化痰,疏经止痛。
[适用症状] 治痰饮体质、手臂疼痛无外伤引起者。
[非经方用药] 南星 香附 威灵仙 羌活
二六[方名] 枳朮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枳实七枚 白朮二两。
[功用] 行气消痞
[适用症状] 水饮内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非经方用药] 无
二七[方名] 止嗽散
[出处] 《医学心悟》
[组成]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适用症状] 咳嗽、喉痒、痰白、或微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
[非经方用药] 百部
二八[方名] 竹叶玉女煎
[出处] 《问止温病模块》
[组成] 生石膏(六钱) 干地黄(四钱) 麦冬(四钱) 知母(二钱) 川牛膝(二钱) 竹叶(三钱)。水八杯,先煮石膏、地黄得五杯,再入余四味,煮成二杯,先服一杯,候六时覆之,病解停后服,不解再服。(上焦用玉女煎去牛膝者,以牛膝为下焦药,不得引邪深入也。兹在下焦,故仍用之)
[功用] 此与两感证同法。辛凉解肌,兼清血分者,所以补上中焦之未备;甚至十数日不解,邪陷发痉,外热未除,里热又急,故以玉女煎加竹叶,两清表里之热。
[适用症状] 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辛凉退热,兼清血分,甚至十数日不解,邪陷发痉者,竹叶玉女煎主之。
[非经方用药] 干地黄 川牛膝 竹叶
二九[方名] 麦味地黄丸
[出处] 《医方集解》
[组成] 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山茱肉(酒润)、山药四两,茯苓(乳拌)、牡丹皮、泽泻三两,麦门冬三两,五味子二两。
[功用] 益肺之源以生肾水
[适用症状] 肝肾阴虚,上盛下虚造成的咳嗽(尤其久咳)、夜间盗汗、遗精、腰酸、 面色红、口干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非经方用药] 地黄
三十[方名] 顿嗽汤
[出处] 《日本验方》
[组成] 柴胡10g 桔梗5g 黄芩5g 桑白皮5g 栀子2g 甘草2g 石膏10g
[功用] 疏肝降火、清肺止咳。
[适用症状] 肝火刑肺所致之咳嗽气急,呛咳痰少,甚者痰中带血,伴口苦咽干、胸胁满闷,心烦易怒、舌偏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非经方用药] 无
三一[方名] 柴芍六君子汤
[出处] 《本朝经验方》
[组成] 人参、白朮、茯苓、半夏各4g 陈皮、大枣各2g 甘草1g 干姜0.5g 柴胡 4g 芍药3g
[适用症状] 六君子汤证(以胃肠虚弱,胃内有停水,脉、腹俱为软弱,心下部有痞塞感,食欲衰退,易疲劳,贫血而手足易发冷,从全体上看属虚证者为目标。)而腹直肌拘挛,并稍有胸胁苦满之症,或兼起腹痛者。
[非经方用药] 无
三二[方名] 导赤散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生地黄18克 木通12克 竹叶12克 甘草梢6克
[功用] 清热利尿。
[适用症状] 心经热证。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饮冷、口舌生疮。或心移热于小肠,小便短赤而濇,尿时刺痛,舌红脉数。
[非经方用药] 生地黄 木通 竹叶
三三[方名] 藿香正气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三两,白朮(土炒)、陈皮、半夏曲,厚朴 (姜制)、桔梗各二两,炙甘草一两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适用症状] 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湿滞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舌苔白腻、脉浮滑。
[非经方用药] 藿香、白芷、大腹皮
三四[方名] 定喘汤
[出处] 《摄生众妙方》
[组成]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 麻黄、半夏姜制、 款冬花三钱 桑白皮蜜炙、 苏子二钱、 杏仁去尖、 黄芩钱半、 甘草一钱 加姜煎。(医方集解)
[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适用症状] 哮喘证。喘咳气急、痰稠色黄、胸膈胀闷或发热恶寒、苔黄腻、脉滑数。
[非经方用药] 白果 苏子
三五[方名] 黄连上清丸
[出处] 《饲鹤亭集方》
[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各八两,大黄十二两,连翘、姜黄各六两,玄参、薄荷、当归尾、菊花各四两,葛根、川芎、桔梗、天花粉各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临卧清茶送下。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火。
[适用症状] 上焦积热、眼痛咽痛、口舌生疮、心膈烦热、肺火上升、风热鼻赤、面部痤疮。
[非经方用药] 山栀 姜黄 玄参 薄荷 菊花
三六[方名] 开骨散
[出处] 《妇科心法》
[组成] 当归五钱 龟板(醋炙,研)三钱 川芎二钱 妇人发灰(血余炭)一团
[功用] 帮助生产。
[适用症状] 阵痛后服之,帮助生产;交骨不开难产时用之。
[非经方用药] 龟板 妇人发灰(血余炭)
三七[方名] 当归饮子
[出处] 《证治准绳》
[组成] 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10g 生地黄10g 白蒺藜10g 防风10g 荆芥10g 何首乌10g 黄芪10g 甘草5g 生姜5g
[功用]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适用症状] 心血凝滞、内蕴风热、皮肤疮疥、或肿或痒、或脓水浸淫或发赤疹。荨麻疹、皮肤炎、皮肤瘙痒症、湿疹。
[非经方用药] 生地黄 白蒺藜 荆芥 何首乌
三八[方名] 补阳还五汤
[出处] 《医林改错》
[组成] 黄芪生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适用症状]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弱、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非经方用药] 地龙
三九[方名] 八珍汤
[出处] 《瑞竹堂经验方》
[组成] 当归10g 川芎10g 熟地黄10g 酒白芍10g 人参10g 炙甘草6g 茯苓10g 白朮10g 生姜5g 大枣5g
[功用] 益气补血。
[适用症状] 1.气血两虚致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 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妇人胎产崩漏,气血俱虚者。
[非经方用药] 熟地黄
四十[方名] 温病桂枝汤
[出处] 《问止温病模块》
[组成]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适用症状] 1.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2.伤燥,如伤寒太阳证,有汗,不咳,不呕,不痛者,桂枝汤小和之。3.湿伤脾胃两阳,既吐且利,寒热身痛,或不寒热,但腹中痛,名曰霍乱,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汤主之。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逆,四逆汤主之。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宜桂枝汤小和之。4.温病解后,脉迟,身凉如水,冷汗自出者,桂枝汤主之。
[非经方用药] 无
四一[方名] 桂枝加黄芪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取。
[功用] 助阳散邪,以发郁阻之湿。
[适用症状] 1.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 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 2.黄疸脉浮,有表虚症状者。
[非经方用药] 无
四二[方名] 桂枝芍药知母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朮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分三服。
[功用] 祛风除湿,温经宣痹,养阴清热。
[适用症状] 风寒湿夹热之痹证。诸肢节疼痛,身体赢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紧。
[非经方用药] 无
四三[方名] 二仙汤
[出处] 《寿世保元》
[组成] 黄芩、芍药各10g
[适用症状] 麻疹出而后忽然消没,及发疹不尽而烦躁闷乱,发啼声而呈现危笃状 者。麻疹内攻、肺炎、脑症。
[非经方用药] 无
四四[方名] 二鲜饮
[出处] 《问止张锡纯模块》
[组成] 鲜白茅根120克(切碎),鲜藕120克(切片)。煮汁常常饮之,旬日中自愈。 若大便滑者,茅根宜减半;再用生山药细末两许,调入药汁中,煮作茶汤服之。
[功用] 止血化瘀,涵养真阴。
[适用症状] 虚劳证,痰中带血。
[非经方用药] 鲜白茅根 鲜藕
四五[方名] 厚朴三物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功用] 行气除满,去积通便。
[适用症状] 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
[非经方用药] 无
四六[方名] 甘麦大枣汤
[出处] 《金匮要略》
[组成] 甘草三两 小麦一斤 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亦补脾气。
[功用]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适用症状] 妇人脏躁证。精神恍惚、悲痛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频频。
[非经方用药] 无
四七[方名] 阿胶附子汤
[出处] 《征疮约言》
[组成] 阿胶20g 甘草10g 炮附子6g
[功用] 补虚解毒。
[适用症状] 治虚人疳疮,阴茎肿大如斗,疼痛不止者,是温散之良剂也。用于虚证的梅毒溃疡,及阴茎肿胀疼痛激烈者甚宜。
[非经方用药] 阿胶
四八[方名] 坚中汤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糖(三斤) 芍药 半夏 生姜 甘草(各三两) 桂心(二两) 大枣(五十枚)
[适用症状] 虚劳内伤,寒热呕逆吐血。用于主治胃溃疡、慢性胃炎等,已经变成慢性状态而腹壁单薄紧张,无腹力,有胃内停水,而食后发生腹痛,呕气或呕吐者,很 有效果。因此,又可用于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扩张症等。
[非经方用药] 糖 桂心
四九[方名] 神秘汤
[出处] 《外台秘要方》
[组成] 麻黄10g 杏仁8g 厚朴6g 陈皮6g 甘草5g 柴胡5g 紫苏叶5g
[功用] 宣肺降气、止咳平喘。
[适用症状] 咳喘、胸闷、痰色白而清稀,口不渴、兼有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非经方用药] 无
五十[方名] 六味地黄丸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 山茱肉(酒润) 山药四两 茯苓(拌乳) 丹皮 泽泻三两。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
[功用] 滋补肝肾。
[适用症状] 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小儿脑囟迟迟不合。
[非经方用药] 地黄
2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