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耿医师 | 颈淋巴结肿大疼痛,对证即愈

在多数人印象里,“急性炎症”所致肿痛诸症,似乎只有抗生素能胜任,少会首先想到用中医药治疗。殊不知方药对证的话,不仅取效迅捷,更能兼护体质,又快又稳。本文分享的是颈部多发淋巴结炎性肿大一诊后全消的案例。




 初诊 


本案J女士27岁,因近期熬夜多,来诊3天前扁桃体发炎,发热,伴颈后双侧淋巴结节肿大,最大径约3.5cm,疼得非常厉害,触之发热,颈部因此转动不利。

 

吃完退烧药和消炎药后,咽部已无疼痛、体温也有下降,唯到了傍晚仍会烧到38度多,伴随头晕、疲乏,主要是颈后结节、疼痛还是不见好转,转侧颈项时肿大淋巴结可见,每进食吞口水加重,睡觉时一触枕头就痛,甚为苦恼和担忧。


经朋友介绍,来问止中医求诊。



我鼓励J女士不必担忧,告知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诊疗优势,中医大脑对此也有成熟的诊疗方法及丰富的案例积累,只要安心配合好治疗,会好的。


通过系统的问诊,得知J女士平素还睡眠质量不佳,不易入睡,多梦,易怒,经前烦躁、乳房胀、腰酸,偶尔还容易恐惧、焦虑,有过产后抑郁史。舌红略有紫点,舌苔白腻。


根据这些自述,我将诸症录入中医大脑,得到以“疏风散热清火,疏肝养血散结”为治法的组方,开出5天剂量。


为不耽误治疗,我嘱咐J女士先依药方当即在本地拿2天药,收到问止中医的代煎药后接续服用,且无需再服用西药。


▲ 中医大脑

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初诊后随访 


服药次日,J女士尚反映夜间仍有点低热,虽比之前入暮中度发热有好转,但难免感受得出她的担忧。我解释这是病程中正常的阶段,已有好转,继续遵医嘱服药就行。



待初诊第6天后随访,得之J女士药后持续好转,已不发热,颈后肿大淋巴结也已全消,能正常进食和睡好觉了,只剩颈前1颗小的淋巴结尚没完全消除,按之会痛。


我为此感到高兴,并邀约她复诊。




 二诊 


出于加强散结化痰、防余热复燃的治疗目的,我在二诊中推高“颈部肿块按之痛”主症,依中医大脑推荐出的组方,予1周剂量。


▲ 中医大脑

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



 已愈 


一周后随访,得知J女士收到二诊药后恰逢经期,眼见结节全消,症状也已消除,故服药变得被动,还未服用二诊药方。


我交代J女士月经结束后一定把剩余的汤药服用完,告知并非症状消除就意味着病证彻底好转,唯有把平素“不易入睡,多梦,易怒,经前烦躁、乳房胀,容易恐惧、焦虑”等气滞血虚体质状态调整好,才能稳固、防止复发。


J女士接受了建议,诉求后续转用简便易服的丸药制剂长调体质。



至1个月后随访,得知J女士各方面均稳定,淋巴结肿大也未再出现。





 中医治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是淋巴结的非细菌非肿瘤性炎症病变,常继发于其它疾病,临床表现高热、抗生素治疗效果差,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局部变性坏死,甚至发生败血病。临床也有相当多病例在急性期失治,转变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慢性淋巴结炎。



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诊疗优势,中医大脑对此也有成熟的诊疗方法及丰富的案例积累,只要证治准确,取效甚速。值得一提的是,生于颈项间的淋巴结肿块、结核、疮痈,多与长期肝郁气滞体质状态相关,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病在肝,俞在颈项”;《圣济总录·卷四》说“瘰疬诸病,皆由风热毒气蕴积脏腑,抟于肝经所致”;《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说“郁怒为甚,不能发越,久而蓄积,项结核,胁痛善怒,此劳伤于肝”等。


故急性期病愈之后,针对气滞及兼夹的阴虚或血虚体质调理,从根本论治、防止复发,也是问止中医对此的一大特色及优势。



 点击预约陈志耿医师 












• • •  全文完  • • •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