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調經門》用藥解析
臨證1班 馬豔霞
2021年12月21日
前言
《傅青主女科 調經門》 共十四個病症,十五首方劑,總共選用了42種藥物,123次的使用頻次,每首方劑平均用藥8.2種,用藥精簡,處方不繁。
為防止誤解傅氏診療思路,文中涉及到辯證、治法及用量時,均盡努力採用1957年6月出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傅山著《女科、產後編》一書中原文。
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見附表
討 論
一、(表1)傅氏辨證論治以肝、脾、腎三髒立論,傅氏調經用藥有心肝脾腎同治法、肝脾腎同治法、肝腎同治法、肝脾同治法、心腎同治法,不失為傅氏調經治病的一大特色。
二、(表2)傅氏女科處方用藥特色,處方簡而不繁,十五首方劑中用藥物最多方劑是安老湯、益經湯,全方使用藥物11味,而兩地湯、健固湯全方使用藥物不過5味。
三、(表3)傅氏方劑配伍,用藥純合,傅氏認為:“善醫者,只用純合之品而大病清除,不善醫者,立意驚奇,不唯恐無效,反致百病叢生”41味藥物唯肉桂性大熱,僅1次使用,其他再無大寒大熱峻品。傅氏調經15首處方選用42種藥物,其中補性藥物25種,佔比60%,補瀉中性藥物8種,佔比19%,瀉性藥物8種,佔比19%。
四、(表4)傅氏用藥藥量輕重懸殊。其中芍藥、熟地、當歸、白術、人參、菟絲子、生地黃、玄參、黃芪方劑中以兩為單位的使用頻次在15首方劑中累計使用16次,五錢用量的藥物共出現35次,除瀉性藥物茯苓、牡丹皮3次使用,其餘藥物32次使用且均為補性藥物,這種大劑量、高頻次補性藥物的運用,印證了傅氏在治療女科疾患中重視大補肝脾腎三髒的治療思想,
五、(表5)傅氏用藥重視講究藥物炮製方法,在藥物炮製中出現最多的是酒炒和酒洗15首方劑中芍藥出現12次,均為酒炒,當歸出現9次,均為酒洗,這與傅氏在方劑中大量使用補益藥物是密不可分的,酒《證類本草》載其“主行藥勢”,《本草綱目》載其“通血脈,厚腸胃”等。歷代本草名著都對“酒”做了很高的評價,並詳加闡述。補血、活血藥經過酒的炮製可以大行氣血增強其作用,同時避免滋膩之品有礙脾胃運化。傅氏用方中白朮均為土炒,白朮土炒後增其土性入脾經,強其健脾功能。山藥、白扁豆、薏苡仁為炒製,增加健脾滲濕功能,梔子亦為炒製,減其寒性,荊芥炭、杜仲均為炒黑,增其止血引血歸經功能,黃柏、巴戟天鹽製,引其藥物直達腎經。蒸山茱萸可增其補肝腎、固虛脫作用;醋炒鬱金可增加理氣止痛、行氣解郁作用。炮製提高了方劑療效。
六、(表6)在傅氏方劑中常用藥物藥對配伍變化達成不同的功效,熟地配白芍、當歸配熟地達到肝腎同治的目的,白朮配白芍、白芍配甘草、白朮配甘草為肝脾同治;柴胡配白芍、當歸配荊芥炭、牡丹皮配白芍可調治肝經氣血。8種藥物9次重組,在15首方劑中出現52次運用。
七、傅氏方劑中氣機升降藥物的運用,從(表2)可以看出15首方劑除加味四物湯外,其餘14首方劑皆有升性與降性藥物的並存,由此可見傅氏治療的另一特色,對人體氣機學的重視與升降藥物的運用。(表7)為升降對藥同時出現在一首方劑中的頻次,可見傅氏對藥物升降氣機的認識與運用要早於黃元御。
參考文獻:
1.中醫大腦
2.1957年6月出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傅山著《女科、產後編》
3.陳立德,李世滄,陳榮洲,《傅青主女科調經用藥思想》
附表: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