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桂枝药对
生附子
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心、肾、脾;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寒痹证;药性:大热、补、升、散、燥;
炮附子
性味辛,大热,有毒;归经:心、脾、肾;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药性:大热、补、升、散、燥;
性味:辛、甘、温、有毒;归经:胃肝;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止痛;药性:温、补、燥;应用:用于风痰所致中风口眼喎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等、用于瘰疬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桂枝
性味:辛甘温;归经:肺心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药性:温、补、散、燥;
运用问止中医学习大脑检索中药发现: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出现附子、桂枝的方剂有七首,分别是:
一 桂枝附子汤 《伤寒论》
二 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
三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金匮要略》
四 甘草附子汤 《金匮要略》
五 乌梅丸 《伤寒论》
六 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
七 八味地黄丸 《金匮要略》
八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 《金匮要略》
在这几守方剂里都有桂枝、附子药对的出现,除了乌梅丸方剂里没有炙甘草之外,其余方剂都有炙甘草这一味药出现,我发觉医圣应用附子基本都配了炙甘草,目的加强的药效效果又降低了附子的毒性,保证了用药安全,以下是
方剂原文对比:
1、《伤寒论》桂枝附子汤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博,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这里桂枝加制附子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作用;
2、《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主之;恶风、汗不止、小便难、四肢紧;
3、《金匮要略》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这里桂枝加炮附子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作用;
4、《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原文:风湿相博,骨节烦疼,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5、《伤寒论》乌梅丸原文:伤寒,脉微而阙,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阙,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蛔厥一证,胃热肠寒,蛔动不安,甚则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可兼治寒热错杂,正气亏虚之久泄,久利。
6、《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主治风寒夹热之痹证:诸肢节疼痛,身体尫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紧。
7、《金匮要略》八味地黄丸的原文: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依息者,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临床上应用八味地黄丸治疗肾阳虚症状的高血压、糖尿病效果不错,本方偏于温补,炮附子加肉桂在这里是助阳补火作用;主治肾阳虚证,腰痛脚软,阳痿早泄,老人夜尿频繁,尺弱或沉细。
8. 、《金匮要略》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原文: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9. 以下是方剂药物组成对比:
药对药性对比表
桂枝
药性
温
补
散
燥
-
附子
药性
大热
补
升
散
燥
伤寒金匮里含有桂枝附子的方剂功效对比表
桂枝附子汤
桂枝+炮附子
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炮附子
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炮附子
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甘草附子汤
桂枝+炮附子
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乌梅丸
桂枝+炮附子
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炮附子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相使为用
八味地黄丸
肉桂+炮附子
助阳
补火
临床思考:
从以上列表里看到看似简单的方剂对比,但是多一味不多,少一味不少,在这里桂枝加炮附子,大多都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出现的比较多,唯有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助阳化气的,还有八味地黄丸里面的桂枝加炮附子是助阳补火的,其余的药对都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为药,从这个药对和方剂对比可以知医圣在临证时候,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指哪打哪的用药经验,通过实践充分体现了仲景先师用药最灵活,而市面上的一些培训机构教授中医学生们,经方最好不要加减变化,虽然临床上使用经方不加减也有效果,但是只得经方的形,未窥得经方的神,
临床运用的方剂体会:
桂枝附子汤 《伤寒论》
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博,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功效:祛风温经,助阳化湿
组成:桂枝四两 生姜三两 炮附子三枚 炙甘草二两 红枣十二枚
用法: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分温三服
临床我用法用量:根据考量古代伤寒论一两等于现代的15,625g
桂枝45g 生姜(切片)45g 制炮附子30g-60g(先煮60分钟)炙甘草30g 红枣12枚(切开)
用法:2400ml水武火(大火)先煮炮附子30分钟后,再放其它药下去,再煮50分钟后去渣取汁重煎60分钟浓缩至3碗,分三次温服;这样的药汤浓缩就比较浓缩,效果远比煮一次喝一次效果要好;
个人临床经验与思考,运用桂枝附子汤+阳和汤(熟地45g鹿角胶15g(烊化)白芥子10g生麻黄10-20g(有高血压者先煮麻黄)炮姜30g肉桂45)如果有麻黄的汤药,一定要开盖子煮,利于挥发毒性,麻黄与桂枝比例1:2,如麻黄10g桂枝20g,避免因为喝了麻黄心脏砰砰跳,临床也有麻黄1:2桂枝也还有心悸、心慌的,我把桂枝量再加大即可,此乃心阳不足导致,加大桂枝量即可解决,我应用于风湿骨病、类风湿关节炎,痹症天气预报腿等等效果都很好;
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主治风寒夹热之痹证:诸肢节疼痛,身体尫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紧。
组成: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一日分三回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则愈。
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麻黄30g生姜75g白术75g知母60g防风60g炮附子30g
用法:2400ml水武火(大火)先煮炮附子30分钟后,再放其它药下去,再煮50分钟后去渣取汁重煎30分钟浓缩至3碗,分三次温服;如果有麻黄的汤药,一定要开盖子煮,利于挥发毒性,麻黄与桂枝比例1:2,如麻黄10g桂枝20g,避免因为喝了麻黄心脏砰砰跳,临床也有麻黄1:2桂枝也还有心悸、心慌的,我把桂枝量再加大即可,此乃心阳不足导致,加大桂枝量即可解决;
个人临床经验与思考: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膝关节疼痛等下肢疾患效果都不错;
甘草附子汤 《金匮要略》
原文:风湿相博,骨节烦疼,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组成: 桂枝四两 生姜三两 炮附子三枚 甘草二两 红枣12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个人临床经验与思考:桂枝附子汤+四秒丸加减,桂枝45g炮附子45g甘草30g红枣12枚(切开)
用法:2400ml水武火(大火)先煮炮附子60分钟后,再放其它药下去,再煮50分钟后去渣取汁重煎30分钟浓缩至3碗,分三次温服;临床加鸡屎藤45g土茯苓30g薏苡仁100g白术30g白炮附子30g(先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不错; 患者膝盖痛伴有关节积液,走路困难吃了第一服效果有减轻,起码不用单脚跳着走了,喝了第二服有明显效果走还有一点瘸,喝了第三服已经健步如飞了,赞叹经方的魅力效如桴鼓;
最后总结:多查阅先贤的经验,抓准主要症状如医圣所说: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