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课后作业
五苓散及类方治症
五苓散:小便不利,水肿无热,舌苔白腻,水湿内盛,虽口渴而饮下难受,膀胱气化不利。
五苓散+寒水石汤:湿温下利,脱肛。
五苓散+茵陈汤:风湿相蒸,湿热流于膀胱,诸黄症,小便短。
五苓散+防己薏仁汤:霍乱兼转筋。
胃苓汤:平素有水毒,因急性胃炎或🀄️暑湿而下痢。
柴苓汤:胸肋痞满,喜呕烦渴,小便不利或饮水吐泻。
茯苓泽泻汤:胃反,吐而渴欲饮水。
四苓+木瓜厚朴草果汤:太阴寒湿,四肢乍冷,自利目黄,舌白滑甚则灰,神疲不语,邪阻脾窍,舌蹇语重。
分消汤:治中满成膨胀,亦治脾虚致肿满饱闷。
净腑汤:治小儿脾疳症,小儿一切痞块,发热口干,小便赤或泄泻。
猪苓散:呕吐膈上有停饮,吐后欲饮水。
苓桂术甘汤:胸肋支满,目眩,起立性眩晕。
猪苓汤:泻水热互结症,淋疾,尿血小便涩痛。
当归芍药散:妇人腹中疼痛及妇人少腹诸痛。
缄砂汤:黄胖病,心悸亢进,眩晕,呼吸促迫,心脏瓣膜症。
定悸饮:奔豚证。阵发性心悸,神经质,腹部柔软,流冷汗。本方是治疗神经性心悸亢进症、歇斯底里症最常用的处方。
明朗饮:治风眼,逆气上冲,眼中血热,或生翳者。
断下胜湿汤: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
连珠饮:适用于更年期障碍,头晕,头痛,心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瓣膜病,气短,呼吸急促,贫血,萎黄病,水肿,耳鸣,便血,皮肤干燥。
加味苓桂术甘汤:水肿,小便不利,其脉沉迟无力,自觉寒凉者。
理饮汤:治因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黏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然必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此汤。
补气健中汤:虚证的鼓胀、腹水、浮肿、肝硬化腹水。元气、脾胃虚损。
四苓合芩芍汤:自利不爽,欲作滞下,腹中拘急,小便短。
九味半夏汤:水毒导致的肥胖症。治一切留飮。本方可用于患留飮而手足不能自由,且有麻痹,肩部或腰部疼痛,身重、呼吸急迫、虚胖等者。
加味八脉散:治觉鼻有恶臭而不知其所以者。鼻塞而失去嗅觉者。又可应用于恶臭性萎缩性鼻炎、梅毒性鼻臭症、嗅觉消失而鼻闭塞者等症。
藿朴夏芩散:湿温初起。发热恶寒,胸膈痞闷,口腻不渴,肢体倦怠,小便短赤,大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者。
导水茯苓汤:脾虚湿盛、头面手足遍身水肿、喘满倚息,不能转侧、不能平卧,饮食不下,小便短涩,排尿涩痛、其色如黑豆汁者。
麻黄升麻汤: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当归拈痛汤:湿热相搏、遍身骨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足胫肿痛、关节肿痛。一切风湿热毒、侵淫疮疡、脓水不绝或痛或痒,脉沉实紧数或动滑者。
薯蓣丸:虚劳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头晕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疼痛,微有寒热。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