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课后作业——雅2班 赵敏

桂枝汤类方—家族谱系

伤寒金匱:

1.      桂枝汤      ——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解肌、调和营卫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2.      桂枝加葛根汤——1.颈椎肥大性改变、落枕,见颈肩酸痛,汗出恶风,项背酸痛,转侧受限制,脉浮者。  

2.脸部中风,口眼歪斜,症见汗出恶风脉浮者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3.      桂枝加桂汤——太阳中风误发汗,使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致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

——肉桂强心、去除肝心中的大肠燥气,再用桂枝汤调和营卫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朮;茯苓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胃

胀满去桂)

 

5.      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阳虚产生的心悸症,桂枝可降冲逆)

 

6.      桂枝二麻黄一汤——大汗出后,表仍未解,寒热如疟,脉浮数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

仁十六个,去尖皮;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

 

7.      桂枝去芍药汤——心脏神经官能症、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心痛去芍药)

 

8.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炮,

去皮,破八片,一枚

 

9.      桂枝加芍药汤——虚弱体质者的腹痛与下痢,而有腹部膨满,腹直肌拘挛者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腹痛加芍药)


10.   桂枝加大黄汤——表证未解发热恶寒,并有少腹大痛,肠内有积结。或下利而里急后重者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11.   桂枝加附子汤——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12.   桂枝附子汤——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表证兼风湿——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

(炙) 大枣十二枚(擘)(肌肉酸痛,痛游走为风,桂枝去风、附子去寒)

 

13.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小便自利者

——没有表证,风湿,脾湿盛、大便溏、小便自利——白术四两,甘草二两炙,

附子三枚炮,大枣十二枚劈,生姜三两(风湿在关节,去桂枝靠附子把白术

带到四肢关节)

 

14.   甘草附子汤——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

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痛风,附子去寒、白术去

湿、桂枝去风)

 

15.   桂枝人参汤——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

人参汤主之

——桂枝四两,另切;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太阳表证、寒利,

心下痞硬(葛芩连汤,热利,无心下痞硬)

 

16.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伤寒,发汗后,气血两虚,身疼痛,脉沉迟者(里寒)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

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17.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支气管哮喘、感冒、咳嗽,见发热恶风,汗自出,喘咳,头痛,脉缓者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桂枝汤证+咳嗽,久咳不愈,小孩

百日咳。厚朴:燥脾湿,杏仁:润肺气)

 

18.   柴胡桂枝汤——少阳病兼表证。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

满痛,四肢烦疼,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亦治心腹卒痛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

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少阳的药加重,太阳的药轻)

 

19.   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

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牡疟、劳疟不愈者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痨:湿在血脉,易疲劳,长久不愈)

 

20.   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者

——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21.   桂枝麻黄各半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皮肤痒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

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22.   桂枝生姜枳实汤——寒邪或水饮停留于胃,向上冲逆,心下痞闷,并向上牵引疼痛者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23.   桂枝茯苓丸——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

着,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

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芍药、桃仁各等分(有寒、水)

 

24.   瓜蒌桂枝汤——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柔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有汗的脑膜炎,瓜

蒌解血脉神经里的经热)

 

25.   枳实薤白桂枝汤——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瓜蒌一枚(捣)

 

26.   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之证,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27.   桂枝加黄芪汤——1.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

烦躁,小便不利。 2.黄疸脉浮,有表虚症状者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表实,无法得汗)

 

28.   桂枝芍药知母汤——风寒湿夹热之痹证。诸肢节疼痛,身体赢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紧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朮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

两 附子二枚(炮)(阴虚主要处方)

 

29.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

(表虚)

 

3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浮阳在上(但头汗出)

——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治疗甲亢)

 

3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虚劳阴阳两虚,夜梦遗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象极虚芤迟,或芤

动微紧;亦治下焦虚寒,少腹拘急,脐下动悸之遗尿证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

(龙骨:潜阳;牡蛎:软坚、入骨)

 

3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者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

 

33.   茯苓桂枝五位甘草汤——阳虚停饮,咳嗽,咳吐清稀白痰,手足厥冷,头眩,心悸,气从少腹时时上冲

胸咽,苔白滑,舌质淡,脉象沉弦,尺部弱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34.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牡蛎五两;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劈;蜀漆三两洗去腥(常山苗代替)(烫伤第一方)

 

35.   乌头桂枝汤——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

——川乌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

 

温病:

36.   半夏桂枝汤——饮退则寐,舌滑,食不进者,半夏桂枝汤主之

——半夏(六钱) 秫米(一两) 白芍(六钱) 桂枝(四钱,虽云桂枝汤,却用小建中汤

法。桂枝少于白芍者,表里异治也)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钱)大枣(去核,二枚)

 

37.   桂枝姜附汤——寒湿伤阳,形寒脉缓,舌淡,或白滑不渴,经络拘束,桂枝姜附汤主之

——桂枝(六钱)干姜(三钱)白朮(生,三钱)熟附子(三钱)

 

38.   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方——霍乱兼转筋者,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主之;寒甚脉紧者,再加附子

——于前五苓散内,加防己一两,桂枝一两半,足前成二两,薏仁二两,寒甚

者,加附子大者一枚,杵为细末

 

39.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茱萸栋子茴香木香汤方——燥金司令,头痛,身寒热,胸胁痛,甚则疝瘕痛者

——桂枝 吴茱萸 黄芩 柴胡 人参 广木香 生姜 白芍 大

枣(去核)川楝子 小茴香 半夏 炙甘草


40.   白虎加桂枝汤——骨节疼烦,时呕,其脉如平,但热不寒,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知母(六钱)生石膏(一两六钱)粳米(一合)桂枝木(三钱)炙甘草(二钱)

暂无回复


    0 / 2000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