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课后作业-雅2班蔡徐磊

四逆汤类方整理

一、四逆汤

组成: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伤寒杂病论)

症状:

1.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证。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疲欲寐,下利清榖,腹中冷痛,口淡不渴,舌质淡白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微细。

2.因误汗或大汗淋漓所致亡阳危证,尤宜急用本方。

注意:

1.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 2.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

3.真热假寒者忌用。面色红润、口臭声粗、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脉数滑有力、舌质红瘦、苔焦黄或黄腻者,慎用本方。

4.生附子有毒,煎煮时间至少需两个小时以上。

二、附子理中汤

组成:

附子炮,去皮、脐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朮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口噤,则斡开灌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症状:

右关尺沉紧或沉弱,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脾肾阳虚证的各类症状。

三、乌梅丸

组成: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伤寒杂病论)

症状:

蛔厥一证,胃热肠寒,蛔动不安,甚则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可兼治寒热错杂,正气亏虚之久泻,久痢。

注意:

本方性质毕竟偏温,以寒重者为宜。《伤寒论》云:“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四、理中汤

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朮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伤寒杂病论)

症状:

1.中焦虚寒证。自利不渴、腹痛呕吐、舌淡苔白或灰黑而滑,脉沉而细。

2.胸痹,或病后吐涎沫,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属中焦阳虚,寒邪内侵者。

注意:

本方是对中焦虚寒证而设,若脉数有热,舌苔干其者忌用。日本汉方家大琢敬节经验,本方用后三四日,可出现浮肿,这是药中病气的好现象,继续服用本方,浮肿可自然消失。若患者担心其浮肿,也可再用五苓散治之。

五、甘草干姜汤

组成: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伤寒杂病论)

症状:

1.阳虚吐血证

2.肺痿吐涎沫,其人不咳、不渴、遗尿、小便数。

注意:

忌海藻、菘菜。

六、回阳饮

组成:

炮附子10g 干姜10g 炙甘草15g 肉桂3g (火神派经验方)

症状:

阳虚引起的严重失眠和心脏的问题。

注意:

阳虚严重者炮附子可再加重剂量。但炮附子如果用量越大,必须久煮至两小时以上或是先煎半小时后再和其他药一起煮。

七、黄土汤

组成:

甘草 干地黄 白朮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伤寒杂病论)

症状:

脾阳衰,大便下血,及吐血、衄血、妇人血崩,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蒌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注意:

1.胃纳较差者:阿胶可改为阿胶珠(减其滋腻之性)。

2.凡热迫血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

八、桂枝附子汤

组成: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症状: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九、甘草附子汤

组成:

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朮二两;桂枝四两,去皮,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伤寒杂病论)

症状:

风湿相搏、骨节疼痛、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注意:

忌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十、白术附子汤

组成:

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枚 (《金匮要略》)

症状:

祛风除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十一、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朮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分三服。(《金匮要略》)

症状:

风寒湿夹热之痹证。诸肢节疼痛,身体赢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舌质白淡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弦紧。

注意:

1.附子有毒,须先煎半小时,并与甘草合用,以缓附子的毒性。

2.若麻黄用到15g以上时,需要久煮至少两小时。

3.有麻黄的处方不可超过晚上八点服药,否则容易造成失眠的情况。如果这样做还是有失眠的情况,请改成早午饭后服用即可。

十二、当归四逆汤

组成: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杂病论)

症状:

1.阳气欠振而又血虚、兼外感寒邪证。手足厥冷、或局部青紫、舌淡苔白、脉沉细。

2.寒邪侵入经络,致腰腿、股足疼痛麻木者。

注意:

小便黄或有带下黄带等,通草需改为川木通。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