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备急方课前预习-雅3-王丹

百度: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此书既以葛洪《肘后备急方》和陶弘景之补遗书为主体,自不失为我国较早的医学著作之一。不少医例,确开我国医学记录之先声。如以水渍青蒿汁治疟疾;以狂犬脑敷 被咬者之伤口治狂犬病;对“尸瘵”(肺结核病)传染性的描述;对“虏疮”(烈性传 染性天花)、“黄虏病”(急性黄疸性肝炎)、“恶脉病”(急性淋巴管炎)、“恶核 病”(急性淋巴结炎)、“瘰疠病”(颈淋巴结炎)、“熛疽”(干、湿性坏疽)、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症状、治疗的记载等,都是医书记载中最早的。 作为我国古代医书,它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诸多明显的特点:

一,广泛运用炙法和热熨。

二,重视症状鉴别与描述。如区别“死亡”和“尸蹶(假死)”时指出:“脉犹动”, “股间暖”,“耳中如啸声”者,当以“尸蹶”救之。

三,鉴别症状的客观指标。如“若胫已满,捏之没指者”即足气病。

四,注意食饮,讲究食疗,以及根据炼丹实践,重视金石类药物的应用,也不乏其 例。如“大腹水”者忌盐,愈后应节食勿饮酒等。

此外,针、炙、散、汤、酒、渍、丸等综合并用, 以及内外科急救单方,也是该书记载疗病的特点之一。

此书在医学或药学上都有很大成就,特别是它照顾广大下层群众经济负担能力,力求处方的简易实效和药物的大众化,使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被广泛引用于他们的医学著作中。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