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常用药-第二次课后作业-雅2班夏长勇

温热 平 寒凉

补 人參 白朮 附子 甘草 黃連 芍藥

平 杏仁 吳茱萸 乾薑 桂心 艾葉 菖蒲 麝香 葛根

泄 麻黃 巴豆 烏頭 蜀椒 雄黃 半夏 犀角 大黃 黃連 秦艽


升 平 降

散 杏仁 葛根 人參 吳茱萸 麻黃 桂心

烏頭 附子 雄黃 蜀椒 艾葉 麝香 菖蒲 甘草 乾薑 巴豆 半夏

收 芍藥 大黃 白朮 秦艽 黃連 犀角


湿 中 燥

杏仁 葛根 人參 麻黃 桂心 乾薑 吳茱萸 烏頭 巴豆 黃連 蜀椒 半夏 白朮 艾葉 麝香 菖蒲
犀角 大黃 芍藥 甘草 附子 雄黃 秦艽


蜀椒:气味辛、温、有毒; 

麻黃:可以疏解肌表, 促使患者发汗, 还能化痰止咳, 敛肺、运水祛湿。在临床上, 麻黄经常被用于伤风感冒、咳嗽气喘、风湿痹痛及阴疽、咳痰等病症。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性属苦泄,善降气,入肺和大肠,具有止咳通便功能。

桂心:辛甘热,治风痹症瘕,噎膈腹满,腹内冷痛,九种心痛。

乾薑:味辛温(药性)。主治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药证)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白朮:性味苦温辛烈,有燥湿、化浊、止痛之效.

吳茱萸:味辛、苦,性热。.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艾葉:辛、苦,温。.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麝香:味辛,性温味辛,性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菖蒲:菖蒲味辛,苦,性温,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主治痰涎壅闭、神识不清、慢性气管炎;痢疾、肠炎、腹胀腹痛、食欲不振、风寒湿痹,外用敷疮疥。

烏頭:辛、温、有大毒;川乌治中风,拘挛疼痛,半身不遂,风痰积聚,癫癎等症。

附子: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阳痿,水肿,脾阳衰弱的泄泻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痹,脚气等症;

雄黃:辛,温、苦,平。有毒。攻毒,杀虫。解毒疗疮

巴豆: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大毒

葛根:味甘、辛,性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犀角:用于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秦艽:性苦平,微寒,归胃、肝、胆经,以根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蒸潮热、湿热黄疸等病症。

黃芩 :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黃連: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大黃:味苦,寒;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人參:性温,味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

芍藥: 苦酸,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甘草: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