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课后作业-李伟鹏 雅3

一、

[方名] 五味异功散

[出处]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三

[组成] 人参、茯苓(去皮)、白术、陈皮、甘草各等分。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

[功用] 功能温中和气。治吐泻,不思饮食,小儿虚冷病。

[非经方用药]无


二、

[方名] 当归拈痛汤

[出处] 医学启源

[组成] 羌活15g 防风9g 升麻3g 葛根6g 白朮3g 苍朮9g 当归9g 党参6g 甘草15g 苦参6g 黄芩3g 知母9g 茵陈蒿15g 猪苓9g 泽泻9g。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1.湿热相搏、遍身骨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足胫肿痛、关节肿痛。

2.一切风湿热毒、侵淫疮疡、脓水不绝或痛或痒,脉沉实紧数或动滑者。[非经方用药]羌活


三、

[方名] 槐花散

[出处] 普济本事方

[组成] 槐花12g 侧柏叶12g 荆芥6g 枳壳6g。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为细末,每服6g,开水或米汤调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湿热内蕴所致肠风、脏毒、痔疮便血,血色紫暗或鲜红。

[非经方用药]槐花,荆芥,枳壳

 

四、

[方名] 寒解汤

[出处] 问止张锡纯模块

[组成] 生石膏30克(捣细),知母24克,连翘4.5克,蝉蜕4.5克(去足、土)。

[功用] 清热兼发汗解表。

[非经方用药]蝉蜕

 

五、

[方名] 藿香正气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三两,白朮(土炒)、陈皮、半夏曲,厚朴(姜制)、桔梗各二两,炙甘草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15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湿滞证。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舌苔白腻、脉浮滑。

[非经方用药]藿香,白芷,大腹皮。

 

六、

[方名] 健脾汤

[出处] 傅青主女科卷下-膨胀篇

[组成] 人参三钱,白朮三钱,当归三钱,白茯苓一钱,白芍一钱,神曲一钱,吴萸一钱,大腹皮四分,陈皮四分,砂仁五分,麦芽五分。上药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搅令微沸。每服八合,日三夜一。

[功用] 治伤食腹胀。

[非经方用药]神曲,大腹皮,砂仁,麦芽。

 

七、

[方名] 人参养荣汤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 人参,黄芪,当归,白朮,炙甘草,桂心,陈皮,各一钱。熟地,五味,茯苓,各七分。白芍,钱半。远志,五分。加姜,枣,水煎服。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g),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现代用法: 九碗水煮成三碗,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

[功用]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适用于气血两虚、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形瘦神疲、面色萎黄、心虚惊悸、食少作泻、咽干唇燥、妇女月经不调、舌淡、脉细弱。

[非经方用药]桂心,远志。

 

八、

[方名] 甘露饮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

[组成] 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炙)、黄芩,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现代:六碗水煮成二碗,饭后各温服一碗。

[功用] 养阴润燥、清热解毒。

1.治胃中客热,牙宣口气,齿龈肿烂,时出脓血,或饥烦不欲饮食,及赤目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2.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黄疸,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闷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

[非经方用药]枇杷叶,枳壳,石斛。


九、

[方名] 参苏饮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

[组成] 人参 紫苏 干葛 前胡 半夏(姜汁炒) 茯苓七钱半 陈皮(去白) 甘草 枳壳(麸炒) 桔梗 木香二钱,每五钱,加姜枣煎。(医方集解) 上药㕮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功用]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用于气虚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无汗、胸闷呕恶,气短倦怠,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非经方用药]前胡,枳壳,木香。


十、

[方名] 凉膈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

[组成] 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 芒硝 炙甘草二两 栀子(炒黑) 黄芩(酒炒) 薄荷一两。(医方集解) 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入淡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1.5g),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现代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6-12g,加淡竹叶3g,蜜少许,水煎服。亦可作汤剂煎服,用量依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非经方用药]薄荷。

 


by 雅3-李伟鹏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